作者:正航仪器 发布时间:2023-12-08 10:12 浏览量:
一、表面状态观测
图1所示为薄板(1.S mm)焊点与厚板((2.5 mm)焊点在1000周循环后表面状态观测结果。可以看出,厚板的表面裂纹明显大于薄板。
二、静态电阻测试
图2为循环1 100周后焊点的阻值变化曲线,其中左(右)曲线为同一规格焊点PCB左(右)侧4点回路的阻值变化。阻值变化的允许范围没有明确规定(.GA焊点的阻值变化允许范围在10%以内),但从图中可见两种板厚的焊点阻值变化相差不大。也就是说,从电信号传输角度看,再流焊点的可靠性是满足要求的。
三、疲劳后强度测试
图3为1 000周循环后,试样点经过拉伸测试后得到的结果。可以看出,1 000周热循环后,焊点强度值大大降低了。而厚板焊点强度下降更为剧烈,受热疲劳影响大。这样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,还没有明确规定(根据实际经验,SMI叫焊点循环后,强度允许值为循环前的50%以上)。而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,热疲劳后,焊点产生较大裂纹,严重影响了抗拉强度值。
四、金相剖面分析
为了观察焊点的显微结构,将单个器件连同焊点从PCB上用Jean Wirtz切割机锯下来,这样可保证焊点在切割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很小,不会对其造成伤害,然后用环氧树脂冷镶固化制成金相剖样,剖光后用Ops液进行腐蚀,观察焊点的显微结构。图4为器件示意图,表1为材料参数性能表。可见,通孔焊点的热疲劳失效主要是由于PCB树脂基板与镀铜管、SnPb钎料以及铜引针的热膨胀系数(CTE)不匹配造成的。PCB由于各向异性,其纵向的热膨胀系数与器件的其它部分相差更大,引发的CTE失配也就更为显著,它是造成通孔焊点热疲劳的主导因素。在热冲击过程中,较快的温度转变易造成由拉、压应力和蠕变疲劳控制的多轴应力状态。这些应力都可造成焊点失效,表现为断裂、孔洞等。图5、图6分别为厚板、薄板的金相显微剖面,由于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纵向PCB与镀铜焊盘、钎料体的CTE失配造成,因此由其产生的应力大小
与板厚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由图可知,厚板裂纹延伸较长,裂纹大致沿着富Pb/富Sn区边界行走,贴着引针壁扩展,且有严重的镀铜管断裂;而薄板由于CTE失配造成的应力应变相对较小,裂纹扩展明显减轻,但因为钎料量较少的缘故,会发生填充不实而出现空洞。综合来说,薄板裂纹的产生轻于厚板。图7为厚板及薄板放大的显微组织,显然由于应力应变的作用,厚板组织较薄板粗大。http://www.gdzhenghang.net